三部门:将符合条件的非遗相关企业列入中华老字号名录******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1月4日,记者从商务部获悉,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日前发布《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传统工艺纳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符合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企业列入中华老字号名录。通过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充分发挥老字号在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通知》指出,要加强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动。一方面,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传统工艺纳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传承人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另一方面,将符合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企业列入中华老字号名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老字号传统工艺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保护成效明显、研发设计能力出众、人才优势突出、带动能力显著的老字号企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老字号遗存及时进行文物认定和定级,提升老字号文物保护级别。将拥有重要价值文物的老字号企业和符合条件的老字号经营场所原址依法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推进“老字号数字博物馆”建设,运用数字化技术保存展示老字号发展史料,以电子化方式集中展示相关丛书、画册、视频,展示老字号形象,讲好老字号故事。
此外,《通知》要求,通过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联动文化旅游资源、营造体验消费场景等方式,促进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结合地域民俗和地方特色,加强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等工作衔接,更好发挥中华老字号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更多区域品牌。鼓励老字号企业与文化馆、博物馆加强联动,共同举办消费促进和文化传播活动,打造特色新业态和消费新场景。
400余件艺术作品诠释“两岸一家亲”******
昨天上午,“源·缘——闽台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2展厅展出。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福建博物院承办,共展出400余件闽台艺术作品,从戏曲、文学、书法、美术等方面诠释了“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展览将开放至4月9日。
福建与台湾,在地缘、血缘、文化渊源等方面联系紧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安溪寮、福安里、泉州厝、兴化坑、永春陂、同安宅、龙岩庄等以福建漳州、泉州地名命名的台湾聚落,以及诏安、梅山等100多个闽台同名村镇,完整记录了福建先民开发台湾的历史轨迹。闽南话、氏族宗祠、布袋戏、妈祖信俗、闽南建筑等习俗与艺术形式,时时诉说着闽台同根的绵长柔情。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国博了解到,本次展览共分为4个部分。
序厅“同宗同源敦亲睦族”,通过族谱、家谱、古渡口路亭碑拓片、台湾同胞带回的台湾土壤等展品与抽象的闽南红砖建筑结合,展现中华民族“重土恋家、重视血缘”的文化传统。
第一单元“海峡之音合韵千年”,通过南音、芗剧(歌仔戏)、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以及现代戏等戏曲形式,展现闽台语言同系,闽台人民通过共同的戏曲传统所表达出的情感联结。
第二单元“艺蕴天工小康大同”,围绕闽台共同的生活习惯、信俗等,结合两岸工匠、艺术家共同创造的民间工艺以及工艺美术作品,展现闽台同根同源的展览主旨。
第三单元“妙笔生花写意中华”,通过文学、书法、绘画、漆画等艺术形式展现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两地文化渊源深厚。
展品中,来自福建博物院的“江加走雕木偶头”显示了福建木偶戏的源远流长。木偶戏在福建落地发展出多样的表演形式,其中提线木偶、布袋木偶与铁枝木偶并称“福建木偶三绝”。神奇绝妙的木偶表演技艺为福建赢得了“木偶之乡”的声誉。明清时期,木偶戏随着福建移民传播至台湾地区,成为联系两地人民文化和血缘亲情的重要载体。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